您的位置: 首页 >学院概况

学院概况

国际语言文化学院简介

 School of International Languages and Cultures

学院介绍

国际语言文化学院,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,精准融入产业升级,以创新引领内涵式建设发展、以强调应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、以扩大开放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、以产教融合助力社会服务,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、应用型、创新型三型合一的市场评价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人才。
   
 学院学科专业特色突出。自成立以来,已发展成包含汉语言文学、汉语国际教育、中文、日语、商务日语等五个本专科专业,德语、法语、俄罗斯语、朝鲜语等多种语言。师生规模发展至4000余人,师资队伍精良,研究生学历占比96%,具有国外留学背景的教师达35.2%。日语专业获批“双万计划”四川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是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。学院建有和风堂、三江汇、文星阁等三个院内专业实践基地,突出语言特色,彰显文化内涵,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质效。
    
学院深度融合产教学研用。先后与宜宾文旅会展集团、宜宾综合保税区等10余家企事业单位,签约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,持续为行业输送高质量人才。每学期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。累计选派200余学生和部分教师为世界动力电池大会、川渝地区-湄公河国家地方合作论坛等10余项重大活动提供外事接待和语言翻译服务。
    
学院国际交流成绩持续提升。已与日本、英国、泰国、马来西亚、韩国、匈牙利等国家多所大学建立交换生和合作办学项目,国际化办学优势和特色日益凸显。
    
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。累积培育出千余人次学子荣获各级专业奖项,近年来,学院学子升学路径广阔,数百名学子通过留学、考研等方式,进入四川大学、浙江工商大学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、新疆大学、诺丁汉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学习深造。就业前景多元,已累计为社会培养出数千名人才,众多学子就职于特斯拉中国、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、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、北京小米、中国建设银行、中国石油集团、中国移动、雀巢(中国)、中国工商银行、成都农村商业银行等知名企业,还有数百名学子就职于基层政府部门、中小学校等领域。

 学院培养模式

学院坚持语言为根,文化为魂,能力为是本,突出外语特色,丰富文化内涵,采用“语言能力-国际视野-文化传播”的闭环培养体系,通过文化融通、专业复合、产教融合和学用结合,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牢,外语功夫好的“复合型、应用型、创新型”三型合一的优秀涉外人才。

一、着重三维培养

语言维度:构建“专业语言+第二外语+母语强化”的层级体系

文化维度:开设国家文化比较、跨文化交际、国学经典等必修模块

技能维度:嵌入行政、谈判、礼仪、新媒体运营等实战课程

二、实现四阶跃升

筑基阶段(1-2年):语言筑基+文化认知

提升阶段(2-3年):专业分流+技能认证

融合阶段(3-4年):交叉复合+跨文化实践

输出阶段(4年级):实习实践+行业适配

三、特色平台支撑

语言综合服务中心:以多语种承接涉外服务项目

文化传播工作坊(三江汇、文星阁、和风堂):开发文创产品

校企共建“语言+”实训基地(跨境电商、国际会展、教育培训)

“双导师”制:专业教师+行业导师联合指导

    多元评价:引入语言能力测评(CET、普通话级)、文化适应力评估、企业反馈三维考核。

 



 




分享到:
×

用户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