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教育教学>实践教学>详细内容

实践教学

三下乡队伍总结篇(五)青春筑梦赴乡野,萤火微光暖童心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-08-04 14:14:34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7月4日,“筑梦萤火,与宜同心”志愿服务队奔赴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僰王山镇永寿村,开展为期15天的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活动围绕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思想教育、体育五门课程展开教学,并通过文艺汇演直观展示教学实践成果。同时,志愿服务队也开展调研,深入了解乡村教育实际需求,以此为乡村教育注入青春活力,让青春力量在乡土实践中扎根生长。

IMG_256

初入乡村,志愿服务队首先面临的是学情挑战:孩子们年龄跨度较大、知识基础也存在差异,对于知识的理解也多停留在课本字面层面。为了更好地与孩子们沟通交流,志愿服务队开启了“破冰行动”,以此来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,同时迅速结合孩子们的年龄与认知特点,设计出多元课程。

IMG_258IMG_259

在基础学科辅导中,针对语文、数学的学习难点,志愿者们不再做枯燥的讲解,而是用趣味故事、生活实例拆解难题,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可感;英语课堂上,他们借助简单对话、英文儿歌,营造轻松的语言环境,鼓励孩子们大胆开口,渐渐地,孩子们不仅主动参与互动,更在欢笑声中变得敢开口、爱表达,英语也成为了他们连接世界的新窗口。

14ba48a2199142c69c65bff28512039c.pngaedb66212bf44ca9954afa7ca15cbb78.png

a972a8471ef04bdf9cecbf3b2741403c.png0e098febd6c844e69feeeabbab4bf152.png

特色素质课同样出彩,例如,在思想教育方面,志愿服务队组织“我的梦想”分享会,引导孩子们将个人理想与家乡发展、国家需要紧密相连;体育课上,组织接力游戏,让孩子们在奔跑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,在欢声笑语中拉近彼此距离。这些课程如星火般,点燃了孩子们对知识的好奇与热爱。

IMG_261IMG_262

15天里,志愿者们既化身授课老师,也成为孩子们的知心“大朋友”:课间陪孩子们聊天,倾听他们的小烦恼;课后为学习困难的孩子开展一对一辅导,耐心梳理知识点,直到孩子眼中漾起“懂了”的光;还留意孩子们生活里的小细节,默默准备好小文具、小零食送去惊喜。

乡村的孩子们带着最本真的纯粹,志愿服务队以真心相待,也收获了孩子们最真挚的回应:有孩子用手工作品传达自己的感恩,有孩子悄悄在教案本上画笑脸,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,不仅是支教旅程最珍贵的注脚,更让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陪伴的力量。

IMG_264

7月18日,一场特别的文艺汇演,成为了支教活动的高光时刻。《加油!Amigo》鼓点一响起,孩子们便带着排练时的热忱,在舞台上尽情舞动。动作虽显青涩,却满是全力以赴的认真,把对志愿者们的感谢、对青春的热爱,都融进了每一个舞步、每一句歌唱里。朗诵、舞蹈、合唱接连上演,当《亲爱的你啊》旋律响起时,不少孩子眼眶泛起了红。这是志愿者们和孩子们共同打磨的作品,歌词藏着15天的珍贵回忆:“你教我知识,也陪我长大……” 台下,掌声与欢呼交织,乡村的夏夜被青春的活力点亮 。

IMG_265

在筹备汇演的过程中,志愿者们耐心教动作、细致抠细节,在组织协调中锻炼了能力;孩子们也从起初的拘谨慢慢变得主动,纷纷争取上台机会。这场汇演,不只是成果展示,更是孩子们“勇敢表达”的成长试炼,让他们真切感受到,自己也能站在舞台中央,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。

志愿服务队深知,短期支教不能只停留在“授课”层面,更要为乡村教育留下长效思考。而开展的“乡村教育资源与学生需求”调研,通过设计问卷,梳理出诸多难题——英语课外读物匮乏,孩子们接触英文绘本、故事的渠道少,语言学习仅局限于课本;信息化教学设备不足,优质网课、互动教具难以触及,知识获取方式单一;部分孩子因家庭支持有限,学习持续性受影响,“想学好却没资源”成普遍困境。他们明白,15天的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是起点,而持续关注、助力改善乡村教育现状,正是对“为乡村教育留长效思考”的践行,也是“筑梦萤火”的长远使命。

15天的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落下帷幕,孩子们收获了知识、勇气与陪伴,志愿服务队则收获了成长、感动与责任。这场“筑梦萤火”行动,是志愿者们践行社会担当的体现,他们以青春为舟、教育为帆,以实践行动为墨,在乡村教育的画卷上留下青春印记,让萤火微光汇聚成照亮乡村教育的希望火种。未来,愿更多青春力量加入,让萤火微光汇成星河,照亮乡村教育的漫漫长路,让每个孩子的逐梦之旅,都有知识相伴、温暖护航,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。


终审:商务英语学院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